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朱温坪村位于邢台县最西部的白岸乡,白岸村北行八里即到。朱温坪村本来不叫这个名字,源于传说朱温扬鞭老牛沿,就将原村名“大坪”改为“朱温坪村”了。
老牛沿在村子的西边,离村大约四里地。出村西西行,就是西沟,大约二里地,就要上盘道,爬上左拐右拐的盘道,这才进入老牛沿。这条沟也约有二里地长,依次有地凹、井子沟、长茅沿、小南沟、北道洼、大沿等几道小沟组成。听老辈人讲,当年朱温与伙伴们就在这条沟里边放牛边拾粪,将九个粪筐摞起来,谁坐在摞起来的粪筐顶上,谁当皇帝。就只有朱温一人可以坐在连摞起来的粪筐顶上。朱温还曾带领伙伴们杀死财主家的牛,连夜剥皮煮肉,大家饱餐一顿。锅是到洺水村借来的,等吃完肉就快天明了。怎么去送回人家的锅呢?朱温站在长茅沿仰天长吼:老天爷啊!再黑一会儿吧!果然,天就暗了下来。朱温马上找小伙伴们去洺水村送还了锅。这就是“黎明前的黑暗”之来历。当年的这些只是传说,这些传说就发生在这道叫“老牛沿”的沟里。
如今的老牛沿再不见当年朱温放牛的痕迹了,如今已是满沟的核桃树,满坡的橡子树或者栗子树。村民冯银须就承包了这道沟的核桃树。冯银须四十出头,结结实实的中等身材,睿智的双眸透出年轻人敢闯敢干的精明。虽然只有中学文化,早年间曾四处闯荡,为别人打工。有了些积蓄的他,2005年回到家买了一台拖拉机,搞起了石板片运输。从这里,他发现了商机,从2006年时,也搞起了石板片加工,做起了板岩的生意。八年之后,邢台市加大治理污染步伐,将各个石板片加工厂关停。冯银须与众多石板片加工老板一样,面对经营多年的板岩,只有忍痛割爱。如此一来,他把全部精力转向了核桃园的管理之上。
老牛沿离村较远,位置高于村子的位置许多,气候就有了许多的差异。村子里的核桃到“处暑”就可以采收了,而老牛沿的核桃得到“白露”,时间相差半个月。因此,老牛沿的核桃生长期长,核桃仁儿饱满,出油率高,并且不受“核桃黑”等病虫害的侵害。冯银须背上干粮,进驻老牛沿,开始对核桃树进行树下管理。挖出来多年的荆柴疙瘩、卧牛般的大石头,垒起来一道道石头堾子,把树下收拾的平平整整。背来了一袋袋核桃专用肥,挨个树下进行施肥。到了核桃采收完毕,冒着酷热又开始爬树上修枝整形了。多年的核桃树一个人都搂抱不住,奋力爬上去已是大汗淋漓。爬山高高的核桃树,往下一看,令人心惊胆寒。冯银须克服种种困难,终于将一沟的核桃树整修一遍,用时二十多天,磨破了五条裤子,人也瘦了十多斤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!经过冯银须的致力改造,个个核桃树叶肥枝壮,核桃果三三两两爬满枝头。每棵树从当初的只收几斤到现在的上百斤,核桃果的品质也提高了许多。买过老牛沿核桃的商贩,年年提前来与冯银须订购。特别是发现了一颗特大个的核桃品种,这个品种的核桃果单个直径超过四公分,赛过了笨鸡蛋。冯银须还特意精选这个品种的核桃果种了半亩地的核桃苗,要把这个特别的品种传承下去。
去年三月的一场大雪,将刚发芽的核桃树彻底冻坏,当年绝收。但冯银须仍对这道沟的核桃树照管不误。别人劝他,没一个核桃果了,还费那个劲儿干啥啊!他笑笑不答,继续他的核桃树管理,继续刨坪,继续施肥,继续整枝。今年春天大旱,村子里的核桃大多减产,而冯银须的核桃要比前年多两成。
核桃果让冯银须尝到了甜头!他在继续打造好老牛沿核桃树的基础上,又创建了二亩多地的“文玩核桃”园,投资两万多元进行了新品种的嫁接。他曾经风趣地自嘲:吃了八年的石板片,该换换口味儿了,咱就改吃核桃啦!
本文摘自《易网邢台》发布者:自言自语
相关链接 这样可去朱温坪(微信公众号:大美朱温坪)
1.自驾车:从邢台市出发,经邢汾高速至路罗下道口,出口左转至邢左线西行约二十公里,至白岸乡白岸村东加油站,再北行三公里即到。
2.乘公共汽车:在邢西汽车站乘邢台至白岸的班车,经邢左公路至白岸村东加油站,再北行三公里即到。